您现在的位置:williamhill威廉希尔亚洲官网>> 正源快讯>> 学校新闻>>正文内容

家住正源隔壁“留守”十二年,第十三年王者归来——李志超复读考取211合肥工业大学

“天天拿个刀片割玻璃纤维丝。早八点到晚九点半甚至通宵就不停地重复这一个机械动作。起初每天要割伤一两次手指,找领班领个创口贴贴上又继续。熟练之后倒不怎么受伤了,就是每天割得手痛,下班洗澡时手指都是酸的……”

接到采访电话时,李志超正在大学操场上军训。他近期很忙碌,忙到初入大学校园的自拍照都没有一张。我们找他要一张有合肥工业大学标志性建筑同框的入学照片,李志超盘算了好几分钟,说可能要到第二天下午六点之后才能抽出时间专门跑去拍好发过来。

7月份寄来的211大学录取通知书,是哥哥李文到学校来帮他代领的。因为他7月1日已经独自跑到广东汕尾去打工了。

最强逆袭奖的铜匾和华为平板电脑,是母亲杨七云9月2日到学校来帮他代领的。因为他十多天前就独自去到合肥报到进校了。

这位家住williamhill威廉希尔亚洲官网隔壁、青麓村居委会附近,小学一年级进入正源寄宿,在正源读了13年的大男孩,独立自主、雷厉风行又务实奋进,和很多自小在正源长大的留守孩子们一样,处处透出一股风风火火的独特气质。

李志超不是留守儿童,却比普通字面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更像留守儿童。

李志超家住青麓村居委会附近,就在williamhill威廉希尔亚洲官网隔壁,却是自小跟着父母背井离乡、颠沛流离。

李运芽、杨七云夫妇俩早年一直在广东中山卖小菜。卖菜为生,凌晨三四点就要赶去菜市场开工,每日天未破晓要赶清晨的早市,每晚三更半夜要抢凌晨的新鲜货源。

襁褓中的李志超尚可背在背上、搂在怀里带着日夜奔波,无非是哭哭啼啼,哄睡就好。两岁多会走会跑会闹了,不可能还是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半夜三更带去龙蛇混杂的菜市场,李运芽、杨七云夫妇只得在他两岁半的时候送进附近幼儿园,读全托。就是星期制寄宿,早中晚吃住在幼儿园,一个星期接送一趟。

幼儿园全托四年之后,李志超六岁了。夫妇俩结束了中山的小菜生计,回到村里,在青麓开发区的工厂附近开小卖部谋生。

厂区的小卖部,做的自然是工业区的客源。厂区散工休息时间就是营业高峰期,工人凌晨结束加班之后店铺才可以打烊。家就在附近的青麓村,店铺打烊后,夫妇俩却还不能回家,得睡在店铺里值守……这样的家境和生活状态之下,孩子怎么带?

大儿子李文在蔡子池中学读完初中,去了部队当兵。小儿子李志超一满6岁的入学年龄,夫妇俩赶紧把他送进了自家隔壁的正源小学读一年级,寄宿,十二天回家一趟。

“哪有什么办法嘛,要挣钱维持生活,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,在家门口也照看不了。”

儿子寄宿其实还挺好,杨七云最怕的是学校半个月一次的放假。放假的日子,儿子就只能自己去饮食店里对付一下早餐,中饭则要等到夫妇俩忙完小卖部中午的高峰期,等到下午两点工人们进厂开工了,才有时间回家做饭。如果不是大儿子偶尔回来做做饭,就要到下午三点才有中饭吃。

“要不是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在正源吃住,不知道还要跟我们遭多少罪。”

说起奔波谋生的艰难和儿子小时候跟着自己受过的苦楚辛酸,杨七云悲从中来,眼眶通红。

也许是两岁半就开始寄宿“留守”,也许是小学一年级就进了正源“留守”,李志超犹如藏身在温室中的一棵仙人掌,与世隔绝,坚毅顽强。自幼未与外界有过什么接触,连隔着一条水泥村道分居“留守”的父母都不常见面,李志超对置身13年的正源校园里很多事物,有种理所当然的习以为常。

正源的吃住、玩乐、学习、生活,他觉得“都适应,都还好。”

学习的时候,就在这风清气正的环境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功。下课的时候,就跟着小伙伴们下棋、捉迷藏、玩溜溜球,或是看看课外书。李志超觉得这样简简单单的娱乐、单单纯纯的生活,“就挺好。”至于从小学到中学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各式校园活动,他可能自幼就当做了校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习以为常,在电话里一时无从说起,“反正跟同学一起玩吧,比活动本身还有趣,还开心。”

问他印象里最开心的是什么事,李志超第一反应想到的却不是玩。几乎不假思索,他说最开心的就是初二的时候搬了一次寝室,认识了清北班的好朋友段锐。两人一起聊学习、聊题目、 谈目标、谈理想,他觉得这就是小初高十三年里最开心的事。

成绩中等稍微偏上的李志超,小学初中高中从未进过清北班,始终在普通平行班里徘徊。

每次分到一个普通班,李志超总能渐渐提升到班上第一名,但是每到分班考试的关口,又总是离进清北班的成绩差上一点点,甚至就只差了一两分。

十三年一直徘徊在清北班的门口,李志超说倒也不觉有多遗憾。他觉得在普通班一次次渐渐爬升到班级第一,“也还好。”

高三也是,李志超不仅进步到了班上第一,最好的一次还曾进到过年级60名,“唉,就只进了一次,然后整个高三就长期处于100名左右的区间。”

2021年高考,李志超数学没考好,80分。物理类548分的总分,超出一本线44分,但离他自己理想的大学目标尚有差距。   

“我自始至终,就想考个好点的计算机专业。”

一本线上四十来分,莫说是好点的计算机专业,就是普通一本院校中的普通专业甚至冷门调剂专业,能够选择的空间也不大。李志超没填志愿,看了一遍高考志愿目录,他决定要复读。

这个璞玉一般纯真而又坚毅的孩子,可能觉得去读自己钟爱的、业内排得上号的“好点的”计算机专业,就是理所当然的应有之义。在正源这方世外桃源里岁月静好了12年,耳濡目染之下,“努力就有回报,有目标就要去达成”,似乎早已融入到了李志超血液当中,理所当然、习以为常。

八年抗战时期,自由画报主编张漾兮题写的“不自由 毋宁死”曾经激励无数仁人志士热血沸腾,也仅仅只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创刊词而已。自小习惯了纯真和坚毅的李志超,却是平静而又坚定地行动起来,要去践行自己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,“就想考个好点的计算机专业。”他坚持要复读一年。

“哪怕再没考上,就是去搬砖,我也心甘情愿。”

杨七云夫妇俩都只有小学文化,大儿子也只读了初中就去参军。如今小儿子考上一本,他们知足了,希望儿子去读,“怎么样也比我们强吧。”

或许是担心复读压力大,或许是担心世事无常,担心煮熟的鸭子会飞走,他们觉得这近在咫尺的一本大学,就是儿子应该实打实去把握住的命运。杨七云一遍又一遍遍地劝说儿子去填志愿,隔上十来天又特意赶早回家劝上一次:“别复读了,随便填一所去读吧。”

事实上,正源复读一年提升几十分甚至提升一百多分,从专科跨进一本、从二本跨进211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只有小学文化,大半辈子在小菜市场和工业区小卖部里埋头生计,囿于见闻,杨七云夫妇可能不清楚这一概念。但是已经退伍多年,在夏塘镇乡政府工作的李文对此多少有所耳闻,也能够体会弟弟的不甘,能够理解弟弟对志向和理想的坚守。不希望弟弟带着一辈子的遗憾,心不甘情不愿地勉强走进一所看不上眼的大学,读一个兴趣索然的专业,开启一段随波逐流听天由命的人生,他特意回到家里劝说父母支持弟弟复读,

“给他一次机会,起码以后不会怨你们。”

小学一年级到高三12年下来,刻苦学习、努力精进,早已是理所当然的习以为常。回顾自己的一年的复读经历,李志超说感觉很轻松,不累,不苦,比高三还要更充实、更有收获感,

“复读班主任吴小军老师也很和蔼,很会考虑我们复读学生的感受,照顾我们的感受,很好沟通。”

对于一心专注目标的孩子而言,复读,无非是在十二年寒窗之上加多一年重整山河再出发的征战之旅。与一年后王者归来的战果和荣耀相比,这点风霜坎坷,风轻云淡,不足挂齿。

复读的一年里让李志超最为欣喜的是去年高考80分的数学,肉眼可见地逐步攀升,“到下学期已经可以日常稳定到130多分的区间了。”

今年高考,相比湖南卷高考数学的难度,李志超93分的数学成绩其实已算来之不易,他却还觉意犹未尽:“复读这一年对数学的体会很深,弱势科目一定要尽早介入准备,上学期就要尽早冲刺。要是早点来复读,应该可以发挥得更稳定些。”

复读一年下来,李志超2022高考各科成绩都取得了提升,总分597。

今年的物理类597分,不再是局限于正源的“年级100名左右”,而是耒阳市第88名。

相比去年高考一本线上44分,李志超今年远超一本线102分,实际提升58分。

相比去年在普通一本里的普通专业都没多少选择空间,今年李志超已经可以在普通985和优质211之间灵活选择。

一如既往,纯真而又坚毅的李志超依然坚定不移:“我自始至终,就想考个好点的计算机专业。”

以计算机专业为第一要务,“卡着专业填学校”,李志超如愿以偿被教育部直属211高校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。

初二搬寝室认识的清北班好友段锐,普通班的李志超不仅跟他志趣相投,高考经历也有着颇多相似之处。

段锐2021年高考572分,超一本线68分,能填报的大学比李志超好得多,也是为了更高目标选择了复读。也许是艳羡省城的教育资源,也许是迷信省城名校的光环,段锐去了长沙复读,今年高考大概五百八十多分,录取到了省属重点一本浙江工业大学。

许是出于对好友的关爱,李志超没有过多谈及段锐复读的话题。从电话里的欲言又止可以听出,他始终坚信,来自清北班的好友段锐,原本完全应当实现远超这个幅度的提分,毕竟,自己小学初中高中从没进过清北班,在高三唯一一次最好的成绩也只是仅仅进过年级60名。李志超坚信自己留在正源复读能够实现的跨越,好友段锐的功底和实力,更是不在话下。

不管怎样,两位初二开始相识相知的纯真少年,为了各自心中的梦想毅然选择复读,都实现了分数的提升。

两位志同道合的正源孩子,都在人生的关键路口不屈不挠地挺直脊背,不服输、不认命,凭着一身铮铮傲骨与一腔昂扬斗志,紧紧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,昂首阔步跨进了远比去年理想得多的大学。他们都是williamhill威廉希尔亚洲官网走出来的优秀学子,是成功的逆袭斗士,都将在不远的将来走出各自人生精彩。

自幼在世外桃源里岁月静好地成长,与外界少有接触,李志超还是早早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,也多少能够感受到世事的艰难。高考过后,他主动联系了在广东打工的四叔,经四叔介绍,独自踏上去往广东的列车。他要在踏入大学校门之前,去到广东汕尾一家加工通信光纤的工厂打暑假工,亲身体验成年人的谋生实况。    

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电话采访时的那段由衷感叹。

李志超说,在学校他也通过阅读通过网络了解过外面的世界,知道就是学好了计算机专业,在年薪百万的腾讯阿里等高科技大厂里,还是会有996的苦累和无奈。他也听说过现实社会里谋生的艰辛,却没想到亲身体验到的现实是如此残酷。

没有学识没有文凭,亲戚介绍的打工也要艰辛到这种程度:

上午8:00到12:00,像机器人一样重复同一个机械动作,赶活。

中午给一个半小时吃饭、休息。

下午1:30到5:30,赶活。

给四十分钟时间吃晚饭。

然后开始加晚班,赶活。

说是加班,其实是强制每晚必须至少做到9:30,忙的时候直接加通宵班,到天亮……

一个多月下来,熟练到不再天天被刀片割伤手指的李志超,领到了4000出头的工资。

“来回路费就带了两千多,纯收入两千左右吧。”

“没有学识和学历文凭,就只能做这些没出息又很苦很累工资很低的工作。”

“这段经历让我更有动力要在大学里努力提升学识,我想出国,去做软件。”

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新生李志超,在大学操场上军训时这样告诉我们。千里之外,我们也听出了他话语中的坚定和憧憬。

出于对母校的感恩,出于对十三年正源时光的美好回忆,李志超特地挤出时间尽量详尽地配合我们的电话采访。同时,他也提前安排好了第二天的行程,约好第二天下午六点去拍照片发给我们,配合母校的公众号图文推送。但是他希望不要占用到过多的时间。

“进校即思进取”,他要尽可能抓紧更多时间,把精力投入到大学里的奋进之路,只争朝夕。

看到李志超在疫情防控的窗口时段专程跑到大学校门拍来的照片,罗校长说,这孩子既有着心怀感恩的赤诚之心,又有着实事求是的惜时如金。12年小初高加上1年复读,13年的时间培养出这样的正源孩子,他深感欣慰,倍感自豪:“正源的孩子,好样的!朝着梦想加油奔跑吧!”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李志超、段锐

 

李志超(第五排左一)

 

 

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
【字体: 】【收藏】【打印文章】【查看评论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